第七十二章 同根相煎何太急_空山宴
笔趣阁 > 空山宴 > 第七十二章 同根相煎何太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十二章 同根相煎何太急

  一起看书网,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堂上的人正议着事。卿如许听罢后,面色沉了下来。

  今日罢考确实事出有因。原是因为混族人参加秋闱一事。

  所谓混族人,便是非大宁本地的客居者。大宁人将所有长股人、通婚的后代以及一向备受歧视的战争孤儿及异族人,统称为“混族人”。

  平德三十七年时,大宁吞并了毗邻的一个小国,名为长股国。划入大宁的版图后,更名为长股府。

  起头的两年,长股人不服大宁官吏制度,与大宁子民多有冲突。而且大宁人根深蒂固地认为长股人是外族,天生是低劣的血统,对长股人多有歧视。

  宁帝为彰显公允仁慈,给长股人登记户籍,允许他们享受与大宁人一样的权利。通婚,通商贸,也可参与科举。

  但偏见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即使已经过了十年,不少长股人与大宁人通婚生下了子嗣,可却并未受到公正对待。

  原本用以维护混族人权利的律法,待到执行起来,反而成了大宁人欺压混族人的挡箭牌。这一点,从科举上可见一斑。

  混族人如常参与科举,可混族人能考上进士的,却寥寥无几。能过五关斩六将,走到春闱、秋闱这一关的,已经是少之又少了。大宁人便称混族人“愚笨粗鲁”、“习不得高雅之文”、“与生俱来的蠢钝血统”等。

  然而,并非是混族人真的考不上。

  事实上,童试的三道关,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后,这三道关卡就基本将混族人筛得七七八八了。再过乡试的筛选后,等到了春闱秋闱,基本就只剩下稀稀拉拉几个混族人,他们也定然是无法考入会试的。

  因为,这已经是所有组织科举的官员的一道潜规则了。

  一个混族狗?还想与大宁人平起平坐?

  疯了吧!

  战乱并未让不同种族的人群有了不分彼此、紧紧依偎的联结,反而成为倚强凌弱、以血统优劣作为等级标准的培植温室。

  对于血统的歧视,对于自己血统的优越感,像是疯狂蔓延的瘟疫,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个胜利方的民众心中,为他们找到了肆意欺压他族的合理依据。

  因而今日的罢考一事,便是因为此次秋闱的考生中竟然有三分之一都是混族人!大宁仕子不愿与混族人同席考试,便一口咬定这群混族人在先前的乡试中舞弊!

  混族人当然不承认舞弊,他们同样是寒窗苦读,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走到这一步的。于是两方便僵持不下,在贡院内已经闹了几回,都被怕惹事的官员压了下来。没成想,今日竟然闹到了考场上来了。

  现场负责考试的官员都面如土色,心情复杂,齐齐地在心中骂道——

  到底是哪个不长眼的东西!竟敢把这么多混族人放进秋闱来!

  可这个不长眼的东西,恐怕能力有点大。

  毕竟定夺乡试成绩,一层层往上递交,考生的户籍本也是要登记在册的,这么多混族户籍的人,竟然也就一路过了审核,直接把他们送到长安来,这可不是某一个小官吏能做到的事,而是各级官员共同使力的结果。

  这些官员哪来的雄心豹子胆,非要把自己的脑袋搁在刀口上遛着玩儿?

  远在长安这个富庶繁华之都的官员,自然是不能理解为何这批官员不要命了,敢放混族仕子入秋闱。毕竟混族人的血没溅在他们脸上。混族人究竟过得有多惨,那是亲眼所见,实难忍心。

  卿如许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也不由地怒火中烧。

  卿如许早前跟着顾扶风,多次去过各国的边境之地,也不是没见识过那些混族人被像猪狗一样对待的悲惨遭遇。

  普通人犯了罪,官府就算不秉公执法,起码也给个相对过得去的由头。

  可若是牵扯到混族,不论对错,都是混族人错了。

  就连肆意屠戮混族人,混族人闹到官府去,官府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混族人关押起来,不然就是嫌编理由上报太麻烦,只说一句“不想吃牢饭的赶紧滚”。

  官府的无作为,助长了当地人欺压混族人的气焰。混族人连基本的生存权力都没有。

  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拂晓这样的江湖组织。顾扶风不仅为天下含冤的能人志士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备受歧视难以生存的混族人找到了一个家。

  可今日这般欺压混族人的,不是那些没有文化的市井民众,而是这群从五湖四海而来,荣登秋闱的秀才们。

  人的心底,都埋藏着恶念。

  学习百家学问,原本是帮助人们学会压制自己内心的恶念。

  然而仕子罢考,却让人看到了读书人内心的丑恶,一点也不亚于不懂文化的人。披着文化的皮作起恶来,比文盲更恶心。

  卿如许扯了扯嘴角,扬起一丝讥诮的冷笑。

  此事牵扯甚广,若是不妥善处理,恐怕会引起民怨。因而诸位皇子与翰林院、凤麓书院商议后,还是决定先上报给宁帝,再做打算。

  卿如许回了大理寺后,见一个信差进了南宫的房间。

  她想起前些日子将画屏香坊的金画屏交给南宫后,听说用了刑,最后也没问出什么。之后卿如许跟南宫交代了事情的前后,南宫便着人去查了画屏香坊在江南的货运通路。

  难道是有了消息?

  此时南宫正坐在案前,旁边站着一位男子,名为唐羁,也是一位大理寺寺丞。大理寺共有三位寺丞,除了卿如许,还有一位名为杜影书。

  一封从江南送来的信笺正放在南宫一旁。信笺封皮已经拆开了,显然已经阅过。

  卿如许正欲出声问询,南宫却先开了口。

  “仕子罢考案牵涉重大,负责主持秋闱的都是你先前的同窗和同僚,都需要逐人查问细节,此案陛下定然不想牵扯到翰林院和凤麓书院头上,这两处的查问便交由你去负责吧。至于朱雀街一案,如许你本是主持督办,画屏香坊的事你原该避嫌,此案你便不用再管了。唐羁,便由你继续负责此案吧。”

  唐羁答:“是。”

  卿如许怔了怔,一时没回应。

  大理寺寺丞分管中央各部及地方各州的司法案件复审。每位寺丞复审案件后,要同其他两位寺丞一同画押,此案才能定论。其他寺丞有不同意见,此案便不能算是结案。

  这案件终还是要她这个寺丞复核的,所谓避嫌一说其实并不成立。可南宫这般,欲将她现在就从此案中摘出去的样子,连问都不准问,也不知为何?

  南宫看着卿如许,又补充道:“这是寺卿朱大人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

  如此,她还能说什么。卿如许只好应声。一起看书网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gai.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ga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