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 39 章_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
笔趣阁 > 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 > 第39章 第 39 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章 第 39 章

  半天不见顾衍说什么,嬴政从兴奋的情绪里走出来,有些疑惑的看向他,说“是还有什么问题吗?”那语气就像是,如果顾衍说出这柄剑一个不好,他就要去问责。

  顾衍依旧保持着温和的模样,就像是曾经和他讲述那些新奇的道理时一样,但还是能看得出不太赞同,“王上是打算让少府独自炼铁?”现在的工匠都是国家的‘财产’,贵族会私养匠人,但是那不是正经的工匠,只是有技术的私奴。如果嬴政决定对炼铁技术垄断,那么百姓根本不可能享受到这种便宜迅速的炼铁方式带来的便利。

  边说边从王位边上走下来,站在自己应该站的位子上。

  “臣以为您会做些农具,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也是国之大事,百姓苦农具久矣。如有利器,必然能开垦更多良田,以充粮仓。”

  嬴政显然没有想到顾衍会说这样的话,笑了笑道,“当然,先生所言甚是。”心里想的是用精铁拿去做兵器,剩下的矿料废渣再交给下面做农具。

  如今关中平原,在嬴政这些年的主持,和少府利用顾衍设计的水利器械,精心设计的水利灌溉系统的运转下,早已被渭河和洛河灌溉的富饶,再加上农家肥的推广,让几年没有大战的秦国粮草充实。嬴政现在最要紧的事就是增强军力,将诸国宣告新秦王登基。

  就算没有新的农具,粮食也不会减产。在心里衡量了利害后,嬴政决定先将顾衍糊弄过去。

  顾衍也清楚如今的情势,于是点点头,没再纠缠这件事,反而说,“王上仁慈,秦之大幸。说起来我还没送王上登基贺礼。”后半句却是以老师的身份说的了,毕竟如果只是臣子,并不需要给新王贺礼。

  “哦?”嬴政偏了偏头,略感兴趣地看向顾衍,“先生可又有什么军械给予寡人,快让寡人看看。”

  “请王上一观。”顾衍从袖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奏章,上面是他精心准备的嬴政绝对会感兴趣的东西。

  寺人举着托盘跪在顾衍身边,看样子也听闻了顾太保有眼疾的消息,原本应该安静无声的走动和行礼都出了些声响,以表明自己的方位。这明显违反了秦宫的礼规,但当寺人举着奏章跪送给君上时,嬴政只是轻飘飘的斜了那寺人一眼,就又笑着将奏章拿起来,仔细看过。

  奏章上是他熟悉的顾衍的字,“这是……”他原本的微笑慢慢变为严肃,“这马鞍……先生是怎么想到的?”奏章上有顾衍写的关于马鞍马镫的使用之类的信息。

  “我兄长在边关服役,见胡人凶猛,冲撞我步兵阵型,盖因其善骑射。”骑兵的杀伤力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小觑的,“我便想,若是可使我大秦将士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上马杀敌,就可不惧胡人。所以在兄长的帮助下,做了马鞍和马镫送给王上。”

  “只有先生兄长了解马鞍和马镫?”嬴政显然不是真的关心顾衍究竟是怎么想出这个东西的,他只关心究竟还有谁真正了解这个东西。

  在没有鞍镫的时代,所谓骑兵需要跨在马上靠缰绳控制马匹,并用腿夹紧马腹才能不衰落,但嬴政很清楚这样的方式,根本不能让骑兵成为战斗力,因为长时间骑马本就容易疲劳,而在马上射箭就更是难事。

  更重要的是,前世今生加起来,处理政务多年的嬴政非常清楚,骑兵的培养是很耗费钱财和时间的,马鞍和马镫如果真的能够用在实战中,那么秦国就可以用更少的军费,快速的拥有大量骑兵。

  再确定了消息不会走漏后,嬴政点点头,吩咐左右,“宣蒙毅……不,宣蒙将军和王将军来。”他口中的王蒙两将军就是蒙骜和王龁两位老将军,两位老将军都是刚带兵回来不久。

  “先生大才,如果这马鞍真的能用在克敌上,我定封先生为上卿!”嬴政快步走下主位,一把拉住顾衍的手,“有先生,真是我之大幸,也是秦国大幸!”算是水利的设计,农肥的推广,钢铁冶炼顾衍确实能当得起上卿,不过顾衍没有军功,可能有些不能服众。

  看了看一脸平和的,并没有因为可能会成为秦国最年轻上卿这样的殊荣而高兴的顾衍,嬴政摇了摇头,等有机会就让先生去混个军功好了。看样子,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个。

  顾衍虽然很想见见这两位军功卓著的四朝老臣,但一想他们接下来很可能会商讨军重要是自己的身份还不够高,没有资格在这里旁听,于是推脱身体不适,打算先行回家。

  嬴政看出顾衍的心,思笑着准了他的请退,然后说“先生喜欢营造之事,我已命少府监听卿调用,若是先生还有什么想法,可直接去吩咐他们。”算是给顾衍一个便利。

  “多谢王上。”顾衍行揖礼,领了他的情告退。

  ……

  虽然非常想立刻就去少府里看看,但已经说出的话就不能反悔,顾衍有些遗憾的向宫外走去。他隐晦的瞥了一眼身后那团人形色块,那是嬴政吩咐给自己引路的寺人,也是刚刚抖机灵发出声响,照顾自己眼睛的那个。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顾衍开口温和的说,“你出身隐宫?”隐宫就是产生和居住宦官的地方,一般是罪人的子女才会没入隐宫为奴。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顾言嘴角沁着微笑,他听到自己说,“那可有喜律法,擅文书的寺人?”

  然后那寺人愣了一下,没有立刻回答。

  顾衍以为是不敢回答,于是补充道,“我只是问问,不做什么。”

  然后他就听到距自己半步之遥的寺人低声答道,“奴略懂文书,平日也喜读律法,太保若是有什么吩咐,奴可任之。”

  顾衍心说自己不会是误打误撞就遇到赵高了吧!于是又细细问过,得知这位机灵的寺人真的是姓赵名高后,顾衍眯起眼睛想要看清他,可惜将马鞍做出来的代价影响了他的视力,不然他真的想看看这位权宦年轻时的样子。

  想了想,虽然自己不怎么相信赵高真的能在此时的嬴政眼皮子底下整什么幺蛾子,——嬴政身边的人他一定都很清楚来历。更何况,他不认为一个国家的毁灭是一两个人造成的。

  不过,终归是对赵高有心结。

  “你愿意和我去少府吗?”顾衍没有再看他,不过赵高知道这话是和他说的。

  隐宫里还有他的母亲和兄弟,在内宫侍奉人的活计不算轻松,虽然去少府也加不见得前途光明,可至少比在内宫伺候人要好。

  而且......赵高自以为隐晦的看了一眼顾衍,然后在他温和又空洞的视线里飞快低下头,心下一横,‘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叩首道,“若太保不弃,奴愿往少府。”跟在这位明显非常得王上信任的太保,说不定他真的能带着亲人脱离隐宫。

  人位于最低谷时,一切可以向上爬的希望都非常难得,不能放过。

  顾衍根本没有考虑过赵高会拒绝这个选择,听到他的回答也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我会和王上说的。”

  进宫和出宫的方向是不同的,所以顾衍也没在路上遇到前来觐见的两位将军。

  嬴政这边还在研究出使西域的事情,马鞍和马镫的图纸被他放在手边。匈奴胡人擅骑射,这鞍镫可能更适合塞外征战......

  “狄道侯可还未回南郡?”他边看地图,边问,得到侍从肯定的答案后,“宣李瑶。”

  新王继位,各郡太守轮流回咸阳述职。本来李瑶应该在正月前来的,因为庄襄王病重才耽搁了下来,如今新王继位才匆匆前来咸阳,现在还未离开。

  内侍不敢磨蹭,立刻去宣南郡太守。王上每隔多久,就宣了三位军功世家,很可能是想和三位一同商讨政事。本身宣狄道侯的时间就比两位老将军晚了些,他们动作要快了。

  半个时辰后,蒙骜、王龁和李瑶匆忙来见。

  “将军们看看这个。”嬴政将顾衍的奏章拿给三位传看,“可否实用?”

  年长的蒙骜和王龁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撼。斟酌了措辞后,蒙骜先开口道,“老臣不知王上从何得来的此物,但确实于骑兵有利。”

  “只是,究竟有多大用处恐怕还需让军士们用过后才能决断。”王龁接着说,“而且,这鞍镫就算真的可用,也不能立刻用在战场上。”

  他们久经沙场,一眼就看出鞍镫的重要性,但在嬴政面前还是谨慎的判断新事物的价值。

  “嗯,寡人也不心急。”嬴政点点头,“若是将军们觉得可用,寡人便命少府先监造一批分于禁军试用。如真的有奇效,再配给三军。”

  出身陇西李氏的李瑶欲言又止,作为一直同匈奴作战的李氏,他非常清楚这鞍镫在面对骑兵时的作用,想了想提议道,“王上不如将这鞍镫做些配给边关,也可让将士们在实战中实用。”如今对各国的战斗都是攻城战,经验告诉他鞍镫还是更擅长在草原上作战。

  禁军只负责守卫都邑,马鞍的作战性能根本不能发挥。

  嬴政就在等他这句话,但是也没有立刻同意,直到王蒙两将军也觉得李瑶的建议更可行,纷纷出言劝道,才点头应允。

  “蜀郡李冰那都江堰,可有效果?”自昭王起命李冰为蜀郡太守后,李冰每年的述职都在说都江堰的营造,但大多都是工程进度的汇报,嬴政想从其他人嘴里听一下这个水利工程的实际效果。

  作者有话要说:有了粮草,就准备出兵呀。

  本人的金相实验又双叒叕失败了,估计剩下的一个月要住在实验室修青铜器了。尽量日更,不过三次元很忙就真的要请假了。不过,一月中旬放假后肯定爆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gai.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ga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